茶园土壤健康与茶树营养行业调控技术创新中心
一、主要目标
组建茶园土壤健康与茶树营养行业调控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开展茶园健康土壤培育、茶树绿色肥料(有机肥、化肥、菌肥)研究及推广应用,将中心建成集技术、配套设备及软件研发、生产、标准化管理于一体的基地,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的商品化、产业化,为生态茶园建设提供成熟配套的新技术、新产品,推动行业企业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聚集、培养和训练高层次的工程、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将中心建成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积极开展省内外技术合作与交流,引进更多相关领域权威专家,研究分析国内外茶园栽培技术发展动态,制定茶产业发展战略与长远规划,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区域产业和企业发展。
二、发展方向
1、茶园土壤分析
全面系统研究福建高产、中产、低产茶园土壤养分资源现状及参照相关资料,提出优质高效高产茶园土壤营养诊断指标(包括有机质、pH、全N、速N、速P和有效K),根椐对茶园土壤主要养分资源现状的调查测定结果,对照优质高效高产茶园土壤营养诊断指标,可以得出茶园土壤存在的主要营养障碍因子。
2、茶树绿色肥料(有机肥、专用肥、菌肥)创制与高效应用
有机肥是重要的养分资源,有研究表明以有机肥替代化肥氮的30%,显著提高了茶叶产量、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降低化学氮肥的使用。中心将围绕有机废弃物、畜禽粪污、菜籽饼等,采用超高温堆肥技术,通过调节堆体含水率为45%~65%,有机质含量(以干基计)不小于45%,碳氮比(质量比)20:1~40:1,粒径不大于5 cm,pH值5.5~9.0,添加嗜热菌进行高温发酵、陈化形成商品有机肥。在专用肥研发方面,基于茶园有机质含量低、土壤酸化加剧,营养元素比例失调,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不断减少,而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具有良好增产提质效果,中心以陈化料为基质,按配方添加适量无机养分,添加多种有效微生物群落,开发系列茶树专用肥及菌肥。针对茶树绿色肥料,开展肥料田间试验与示范,做好田间施肥记录及田间管理及观察记录,为茶树绿色肥料推广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3、茶园健康土壤培育技术应用及推广
茶叶的品质和产量取决于茶树的生长发育,土壤是茶树生长发育所需各种养分的主要来源,为让老百姓吃的放心,把茶产业这篇文章做好,守住这一片片“绿水青山”。中心将围绕茶园健康土壤培育课题,基于土壤健康理论,根据有机质、微生物、pH等指标调控方法,通过深耕改土、培育深厚耕作层,增施有机肥,施用专用肥、菌肥等新型茶树绿色肥料,土壤覆盖,套种绿肥等一种或几种组合技术,推广机械施肥、水肥一体化等高效施肥技术对茶园土壤进行培育,达到土壤健康标准:孔隙约占50%,25%左右的水,5%左右的有机质,微生物含量至少要达到每亩300公斤。凝练总结适用培育茶园土壤健康的成套技术并进行应用与推广。
4、构建生态茶园模式
如何将畜禽养殖废弃物引入生态茶园建设课题也是今后重要研究方向。根据不同地区茶园的具体条件,集成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因地制宜开展茶园综合培肥模式,建立以茶树为主体,多种作物相结合、多物种共存、多层次配置、多时序组合、物质多级循环利用,克服茶园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构建复合间作生态栽培模式,最终以“畜禽粪污—绿色肥料—茶树间作”路径,建设种养复合模式生态茶园示范点,而后进行推广,从而带动茶叶生态建设工作,促进茶叶绿色可持续稳步发展。
5、建设标准体系
围绕茶园健康土壤与茶树营养,构建涵盖土壤检测、原料管理、产品生产及配送、肥料施用、茶园建设等环节,兼顾技术、管理、服务等多属性的社会化服务标准体系,最终形成以标准化为支撑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6、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服务
大力开展产、学、研结合,积极地组织和动员社会技术、人才资源为企业创新服务,通过与大型企业、科研单位、科技型经济实体以及高等院校联合攻关,围绕畜禽粪污堆肥发酵、茶园土壤情况、茶树绿色肥料创制与应用、健康土壤培育技术等科研成果,将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相结合,在工作推进过程进行流程管控,制定成文字简明、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便于操作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制作口袋书、操作图广泛分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7、提供技术和咨询、培训服务
中心将以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实力(包括人员、设备、贮备技术)积极地为本行业及企业解决重大技术问题及市场、技术状况分析,采取集中授课和实地操作示范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农户,切实提高示范区农户的种植技术水平。
8、技术交流与合作
开展重大技术合作研究,组织并积极参加省内外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创新,开展成果转化为商品的试验研究;积极与国内同行、相关企业进行合作交流,跟踪前沿技术和产品,广泛吸收国内市场信息,为企业咨询服务。